南浔区着力构建“三个循环”打造畜牧“三区”的主要做法
时间:2013-04-19 17:15 来源:[标签:出处] 作者:tatsumigumi.com 点击:次
近年来,南浔区以建设生态高效畜牧业、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着力通过推进“畜牧生产生态循环、畜牧产业体系循环、行业之间互动循环”三个良性循环,构建起“一二三产联动、贸工农一体化”的畜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格局,促进南浔由传统的“畜牧生
近年来,南浔区以建设生态高效畜牧业、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着力通过推进“畜牧生产生态循环、畜牧产业体系循环、行业之间互动循环”三个良性循环,构建起“一二三产联动、贸工农一体化”的畜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格局,促进南浔由传统的“畜牧生产大区”向“畜牧生态产区、畜牧产业强区、畜牧文化名区”方向转变。目前,该区已形成了猪、鸭、鸡、兔、羊等5大畜牧主导品种,产业特色鲜明。2011年全区实现畜牧业产值15.1亿元,同比增长24%,占农业总产值的36.3%。该区的主要做法如下:
一、着力构建畜牧生产生态循环,打造畜牧生态产区
通过污染治理利用与生态模式推广并举,一手抓排泄物污染治理,一手抓生态养殖模式探索推广,生态循环牧业建设有序推进。一是深入推进污染治理利用工程。通过污染治理、收集处理和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化污染物为有机肥料资源,有力地推进了生态农业发展。目前,投入资金1362万元实施196家规模猪场污染治理工程。全面实行“干湿分离、雨污分离” 粪污处理系统,建设沼气池8870立方米,集粪间1.07万平方米、雨污分离4.98万米,粪便制作成有机肥、污水经沼气发酵池后至周边农田、果蔬园地直接循环利用。建成千金朝阳,善琏含山、东新等3家粪便收集中心,年粪便处理能力达到5.4万吨、有机肥生产能力达到1.6万吨。初步建起了一张覆盖全区的畜禽排泄物收集处理网络。二是加大生态模式推广力度。积极推广符合南浔实际的水禽旱养、水禽离地平养、湖羊离地平养、生猪发酵床养殖等多种生态养殖技术。全区有一半以上的樱桃谷种鸭养殖户推广应用了水禽旱养模式,有效改变了原来外河放养为主的现象,有效减少了污水产生量,也有利于粪污的收集治理和循环利用。3家生猪养殖场采用发酵床养殖模式,产生的粪污经垫料中的微生态菌发酵,实现粪污“零排放”。多数规模养殖场均配套一定面积的农田(林地、鱼塘),涌现出一批农牧结合、林牧结合、猪沼鱼循环利用的生态牧业典型,如和孚时利苗牧场还通过建立贮气罐,将沼气输送至周边20多户农户,免费提供清洁能源。
二、着力构建畜牧产业体系循环,打造畜牧产业强区
畜牧现代园区建设是生产发展的基础,加工流通能力建设是产业发展的牵引龙头。近年来,该区注重现代园区建设与加工能力提升并重,大力推进畜牧业向二、三产业的协调、融合发展。一是现代园区建设有力推进。按照 “设施装备良好、技术模式先进、产品质量安全、经营机制创新、管理服务到位”的要求,加大现代畜牧现代园区建设力度,充分发挥现代园区的示范辐射作用,以点带面提升畜牧业规模化、生态化、标准化、组织化和产业化水平。目前,练市樱桃谷鸭主导产业示范区、菱湖精鑫生猪精品园、练市绿康蛋鸡精品园和练市申浩长毛兔精品园已列入省级现代园区创建点;湖州绿康禽业有限公司、善琏凯顺肉鸡养殖场、菱湖精鑫生猪养殖场已成功创建农业部标准化示范场。通过实施国家生猪标准化建设项目,建成13家存栏1000头以上的标准化规模生猪养殖场。着力夯实种业基础,建成2家省一级种畜禽场、12家二级种畜禽场。二是加工流通能力快速提升。近年来,该区着力加强产业化项目的扶持力度和招引力度,通过内培外引,快速提升加工流通能力,切实增强对畜牧生产的引导和带动能力,猪、鸭、鸡、兔、羊5大畜牧主导品种均实现有大型加工流通企业引领,畜牧业附加值和带动能力将显著增强,一二三产业联动格局基本形成,促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如本地浙江申浩兔业发展有限公司已形成了加工兔毛620吨、兔毛纱1200吨、服装50万件(套)的生产能力;引进义乌华统集团投资3.5亿元建设年屠宰生猪80-100万头、精深加工肉制品4.5万吨的食品加工项目。
三、着力构建行业之间互动循环,打造畜牧文化名区
为鼓励引导畜牧业的转型提升,近年来,该区文化活动引导与产业政策鼓励并进,创新举办了不少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出台了相关鼓励引导政策。一是文化活动引导畜牧产业升级。近年来,注重与餐饮、文化等密切相关行业之间的互动发展,注重文化传承和产业发展的有机融合。通过承办全省第2、第3届湖羊赛羊会,举办第1、第2届湖羊文化节以及首届“金鸡美食文化节”等民俗文化活动,结合开展“品练市羊肉、评星级名店”、“ 地方(土)鸡烹饪精品美食评选”、 “湖羊文化系列展”、“金鸡剪纸大赛”和有奖征文等活动,将民俗文化活动与畜牧产业发展有机融合,借助“文化搭台”,实现“产业唱戏”,创新方式引导湖羊、家禽等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其中练市镇在推进湖羊产业链式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湖羊文化,产业与文化良性互动,分别被省畜牧产业协会和省餐饮协会授予“湖羊文化名镇”和“红烧羊肉第一镇”荣誉称号。二是政策引路做强畜牧产业。近年来,先后出台《关于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的政策意见》、《关于加快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和粮食功能区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明确提出畜牧业“稳控发展生猪产业、优化调整家禽产业、大力发展湖羊产业、精心培育兔类产业”发展战略,着力加强畜牧园区建设和产业化项目的鼓励扶持力度,并且在向上申报项目时,重点向畜牧产业倾斜。乡镇相应出台对畜牧产业的扶持政策,如练市镇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扶持发展效益农业的若干意见》,其中重点对湖羊规模养殖进行奖励,饲养湖羊50头以上的规模场,每头一次性奖励50元,新增再奖励50元/头。政策的出台,进一步助推了畜牧业的发展。
(责任编辑:admin)